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

2024年05月16日 16:29    杨婷婷    点击:[]

小故事1

奶油里的青蛙

从前,两只青蛙掉进了一个装满奶油的缸子。它们发现自己迅速下沉。因为奶油黏稠得好似流沙,让它们完全没法游动或漂浮太久。起初,两只青蛙在奶油中拼命蹬腿,想游到缸边。然而,一切都徒劳无功,它们只是在原地搅起奶油,并越陷越深而已。多过一秒,浮在表面、保持呼吸的难度就更大一分。其中一只青蛙大声说道:“我不行了!没办法出去!不可能游过这片淤泥。既然迟早都要死,那延长自己的痛苦有何意义?这么愚蠢地挣扎,精疲力尽地死去,根本没意义。”于是,它不再蹬腿,很快便沉了下去,被浓稠的白色液体吞没了。另一只更执着,或者只是更固执的青蛙说:“确实无路可走!我根本冲不出去。但哪怕死神就在面前,我也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早死一秒,我都不愿意。”于是,它继续拼命蹬腿,但仍然只是在原地搅起奶油,努力了数小时,也没往前挪动半步。经过很多次奋力踢腿,奶油突然凝结成了黄油。震惊的青蛙只轻轻一跳,脚下一滑,便溜到了缸边。然后,它就开心地呱呱叫着,回家啦。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那两只青蛙“但哪怕死神就在面前,我也要拼尽最后一口气。早死一秒,我都不愿意。”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说不定,“奇迹”就出现了呢。


投稿人:教育系杨丽宏

小故事2

放大你的优点

他是一位穷困潦倒的青年,很久以前就失业了,可因为一无所长,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天,他怀着殷切的希望来到了巴黎,来找父亲的一位旧日好友,希望他能帮自己找份谋生的差事。当时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对方帮他谋到的这份“差事”,居然成了他辉煌一生的起点。以下就是那个下午他与父亲的朋友之间的对话:

“你数学怎么样?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青年摇摇头,表现出很难堪的样子。“历史怎么样?”对方又问道。青年依旧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法律呢?法律你懂不懂?”对方口气中的希望依旧不减。青年的回答还是否定的。接连问了七八个“怎么样”“懂不懂”之后,父亲的朋友也得到了同样多的回答,但都是否定的。“那你说说自己有什么优点吧。”对面的长者也许觉得再这么问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于是就换了一种方式。哪知青年依旧摇摇头,很腼腆地回答道:“我,没什么优点。”“唉,”父亲的朋友轻轻叹了一口气,“那你就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有了差事我好通知你。”青年开始在纸上写自己的地址,写好后把纸条交给对方,那位老人便惊喜地拉住青年道:“哎呀,你还说自己没什么优点,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

“这也算优点?”青年的眼中闪过一丝疑问,但很快,他就从对方的眼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不应该只满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差事,”父亲的朋友语重心长地说,“既然你能把字写这么漂亮,你就能把文章写得漂亮;既然你能把文章写得漂亮,你就能写书;既然你能写书,你就能……”顺着老人的指点,青年的思路扩展了,一点点放大了自己的优点。

多年之后,这位“一无所长”的青年果然由字到文章,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大作家大仲马。

感悟:成功人生的決窍在于发现井且不断放大自享的优点,因为只有经营自己的长处,人生才可能无限增值;反之,则只会贬值

 投稿人:教育系王佳敏

小故事3

聪明的男孩

甲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感悟: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投稿人:教育系吕佳慧

小故事4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感悟: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投稿人:外语系冯佳璐

小故事5

孩子在为谁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

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感悟: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不恰当的激励措施,往往会影响内动力。

这也可以和家长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很多家长往往会在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给孩子一些奖励,其实往往物质的奖励会影响到孩子内动力,让孩子搞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告诫家长不要盲目使用物质奖励。


投稿人:教育系王巍

小故事6

小猫逃开影子的招数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终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

感悟:阴影和光明一样,都是人生的财富。一个最重要的心理规律是,无论多么痛苦的事情,你都是逃不掉的。你只能去勇敢地面对它,化解它,超越它,最后和它达成和解。

如果你自己暂时缺乏力量,你可以寻找帮助,寻找亲友的帮助,或寻找专业的帮助,让你信任的人陪着你一起去面对这些痛苦的事情。

投稿人:数理科学系李欣聪

小故事7

肚子里有一口气

一个老人,拿着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在街上叫卖。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老人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以此招来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

这时,一个男孩好奇地问:“老爷爷,怎么黑色的气球也能飞上天呀?”老人微笑着摸着男孩的头说:“气球飞上天,跟颜色是黑是红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它肚子里有一口气?

感悟: 一个人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跟他的出身和生存环境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跟他内心的想法和所保持的精神有关。让老爷爷的话不时萦绕在我们耳畔,伴我们一起拼搏和奋斗。

投稿人:教育系郑妍

小故事8

老太太的担忧

有位老太太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绐了伞店老板,小女儿当上了洗衣作坊的女主管。于是老太太整天忧心忡忡,每逢遇上下雨天,她担心洗衣作坊的衣服晾不干;每逢遇上晴天呢,她又生怕伞店的雨伞卖不出去,天天为女儿担忧。日子过得十分忧郁。后来,一位聪明人告诉她:“老太太,您真是好福气!下雨天,您大女儿家生意兴隆;大晴天你小女儿家顾客盈门,哪一天你都有好消息啊。”

感悟:心灵感悟,很多人总是被事情的阴暗面困扰着,从来都没有换个角度去想一下。虽然我们不能主宰天气,但是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心情,改变面对事情的心态,让心情去适应事情。

投稿人:美术系王彬宇

小故事9

把你的心从杆上撑过去

一位撑杆跳选手,一直苦于无法超越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

他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杆上撑过去,你的身子就一定会跟着过去。”他撑起杆又跳了一次,果然一跃而过。

感悟: 要让你的身子过去,先把你的心从杆上撑过去。教练说的好:一个人最难克服的是心理障碍,如果你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做到。先修炼心态,再修炼技术。

投稿人:教育系苏慧

小故事10

人若会说话真的太可怕

公交车上来一个大妈,小伙起身让座,说:“大妈,你坐这儿吧”,大妈没说感谢的话,而是笑着对这位小伙子说:“你多大了?”小伙子微笑着回答说,“今年28了。”大妈说:“哎呦,你都28了,还挤公交车呀,我家姑娘22岁都自己买车了。”所有人都以为这小伙子会生气的骂人或者转身离去。

没想到这小伙子腼腆一笑,回答道:“我也攒了一些钱,给我妈买了一辆车,我妈一把年纪了,总不能让她去挤公交吧,如果遇到懂礼貌的人让座还好,不然啊我妈这么大年纪了还得站着多辛苦呀。"短短几句话瞬间扭转局势。

感悟:朱自清先生说:“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会说话,不是天生的本领,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成长起来的,不论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中,都要去锻炼、提升说话的能力。我们在生活中,说话是必须的,说话说的恰当,会给人带来好感,口齿清楚,会让我们更容易方便与人交流与人交流。

投稿人:音乐系李卓阳

小故事11

乐观者和悲观者

这对兄弟虽然是双胞胎,并且长得极像,性格却迥然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因为他们一个是乐观主义者,一个是悲观主义者。很小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曾经试图改变他们兄弟的性格,他给了悲观的弟弟一大堆非常诱人的新玩具,然后把乐观的哥哥关进了满是马粪的马棚里。两个小时以后,父亲去看这俩兄弟,却发现弟弟守着一大堆玩具在哭,而哥哥却乐不可支地掏了满手马粪。“你为什么要哭,而不玩这些玩具呢,波比?”父亲问弟弟“我玩的话它们会变旧,还可能会坏掉。”波比一边哭,一边说。“那彼特,你为什么掏了一手马粪还这么高兴呢?”父亲又问哥哥。“因为我试图从马粪里掏出一匹小马驹来呀。”彼特说完。又跑去掏他的马粪了。父亲叹口气,从此再也不梦想改变什么了。慢慢地,兄弟两人都渐渐长大了。波比还是那个悲观的波比,他总是守着大半杯可口可乐发愁:唉,就剩下半杯了。而彼特还是那个乐观的彼特,偶尔地他会因为发现了半杯可口可乐而惊喜:感谢上帝,我还有大半杯饮料呢!最后,波比面带忧郁地死去了,他一辈子也没高兴过。之后,彼特也面带微笑地死去了,他一辈子也没忧伤过。

感悟:乐观的人总能在危难中看到有利于自己的机会,悲观的人总能在机会中看到不利于自己的危难。想做前者其实并不难,你只需要在看到阴影时及时转身。

投稿人:文史系梁士杰

小故事12

驴的故事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但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办法。最后就为农夫放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年纪已经太大了,于是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埋了,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泥土一铲铲进入枯井。但出人意料的是,这头驴好像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的往井底,探头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泥土落在驴的背部时,驴便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踩进的泥土堆里上面。就这样,驴将大家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这只驴便上升到井口,然后扬长而去。

感悟: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每天诸多的烦恼临头,麻烦上身,我们无法改变苦的本质,但能够尽力做到不为苦所困,让它们轻轻落于脚下,踩着它渐渐上升,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痛苦掩埋。痛苦从来就是脚下的尘灰,也是最有效的修行。时间会告别过去,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

投稿人:体育系鲍若楠

小故事13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步行到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她到达了迈阿密市。在那儿,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感悟:为了要达成大目标,不妨先设定“小目标”,这样会比较容易达到目的。许多人会因目标过于远大,或理想太过崇高而易于放弃,这是很可惜的。若设定了“小目标”,便可较快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你在逐步完成“小目标”时,心理上的压力也会随之减小,大目标总有一天也能完成。

投稿人:教育系邢佳琳

小故事14

成长的故事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感悟: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投稿人:文史系张兴然

小故事15

习惯与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摔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感悟:“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如果你养成了勤奋的习惯,你自然会比别人多做一些事情,多读一些书,也就有可能多取得一点成就。习惯的养成刚开始会很痛苦,但一旦养成,习惯便会成为依赖。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老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

投稿人:教育系宋彦慧

小故事16

心理学小故事

一个男人去看心理医生,告诉医生自己感到非常沮丧,因为生活变得毫无意义。医生让他仔细回想自己小时候感到开心的时刻,但他发现自己无法回忆任何让自己开心的场景。于是医生开始观察男人在治疗期间的行为举止,发现他每周二下午都会到图书馆翻阅一种特别的杂志,并且一直没有错过过这个时间段。于是,医生建议男人在这个时间段安排一些其他的活动,比如去锻炼身体,这样可能会让他感到更加开心。几周后,男人回来见医生,给他带了一份自己手写的感谢信。信中写到他很感激医生,因为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男人解释说他翻阅的那个杂志,正是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杂志,但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繁忙,他已经遗忘了这个曾经让自己感到开心的记忆。尝试新事物不仅能够帮助他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还帮助他找回了童年的记忆。

感悟:激发我们内心的乐趣和欢乐并不总是那么显然,我们可能需要从新的角度和经验尝试一下生活,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

投稿人:教育系李洋

小故事17

心理学小故事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在岸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池塘里,他由于不会游泳,慢慢地陷入了困境,一次次地挣扎想要脱离危险。过往的人们看到后,用各种方法试图救援小男孩,但是没有一个人真正下意识跳进水里去救他。这时,一个路过的陌生人,看到这种情况后马上跳入水中,毫不犹豫地把小男孩从危险中救了出来。等小男孩的母亲得知真相后,奇怪地问陌生人:“您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去救我的儿子,他可并不是您的孩子呀?"陌生人平静的回答:“我身边并没有小孩,但是当我看到小男孩处于危险中时,我感到我必须去救他,就好像他是我的孩子一样。这是我的义务。

感悟:人们内心深处总有一份爱心和责任感,尽管这份爱并不一定来自于亲情。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总可以选择有勇气地为别人做一些有益的事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我们倾向于和周围的人或物件产生一种神经连结,从而在生活中形成了一种人-物的情感共振。这种情感共振有时会让我们做出毫不犹豫地行动,因为内心深处告诉我们,我们有责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投稿人:外语系刘苗

小故事18

毛毛虫效应

约翰·法伯是一位法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毛毛虫一起放在花盆的边沿上,并让它们首尾相连绕成一个圈,在花盆不远处有法伯特意撒下的一些毛毛虫很爱吃的树叶。开始时,这些毛毛虫一条跟着一条走,很久很久,它们还是围绕着这个花盆转来转去,没有一条毛毛虫发现花盆附近有自己喜欢的食物。一天、两天……一个星期过去了,毛毛虫们终因饥饿和疲惫而相继死去。法伯看着它们和不远处的树叶,深深叹息,原本以为它们会厌倦跟随,但不幸的是,那些只顾着低头走路的毛毛虫并不曾抬头看看不远处,因而才一次次地从“救命稻草”面前错过。

感悟:当人们习惯性地跟随别人的脚步,一味地沉浸在固定不变的模式中时,很容易忽视身边一些更加有价值的东西。而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固守当下通行的看法和观念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却忽视了从实际出发,这样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

投稿人:教育系秦柳月

小故事19

什么是食盐效应

食盐效应是一个由寓言故事衍生出的心理学概念。一头驴习惯了每天吃相同的青草,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一天,它的主人在草料中加了一些食盐,这突然让平淡无奇的草料变得美味起来。驴对这种新口味感到惊喜,便向主人询问是什么让草料变得如此可口,得知是盐后,它决定从此只吃盐而不吃草料。但到了第二天,驴很快发现只吃盐是无法满足自己的,于是又开始寻找草料来吃。

感悟:“食盐效应”是指某些事物或体验在适量时可以增添生活的趣味,但过量则会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和作用。就像食盐能提升食物的味道,但过量则会破坏其风味,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也是如此。适度的变化和调剂能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过度则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投稿人:教育系孟庆熔

小故事20

空船效应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有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但是前面的船没有回应。见状这个人十分生气,开始破口大骂前方船上的人。后来他发现撞上来的竟然是一架空船,于是刚刚怒气冲冲的人怒火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感悟;这个故事来自于庄子的《山木》,是空船效应的典例。从这个故事可以反映出其实日常生活中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你的情绪10%取决于这件事情,而90%取决于你的心态。

投稿人:教育系孙悦

小故事21

破碎的镜子

有一个女孩,每天早上都会站在镜子前,对着自己的缺点抱怨。她觉得自己不够美丽,身材不够好,心情也变得越来越差。后来,她的朋友送了她一面全新的镜子,并说:“这面镜子是特别的,它会反映出你内心最美好的一面。”女孩照照镜子,发现镜中的自己变得自信、快乐,于是她开始学会接纳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感悟: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只有过不去的自己。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然后去爱那个完整的自己。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投稿人:教育系崔雅倩

小故事22

玻璃杯的故事

有一位心理学教授拿着一只装满水的玻璃杯向学生们展示心态的重要性。他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只玻璃杯有多重?”学生们纷纷猜测不同的重量。教授解释说:“这只玻璃杯的重量并不重要,而是要考虑你们拿着它走了一段时间后会怎么样。”如果只拿一会儿,几乎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拿很久,手臂就会开始酸痛。他告诉学生们,负面情绪和焦虑就像手里的玻璃杯一样,如果我们长时间担负着它们,它们将会产生沉重的负担。

感悟; 这位教授用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大道理,他把生活中那些烦恼,琐事比喻成水杯,告诉我们不要时刻去想烦恼和琐事,日日想起,烦恼琐事并不会消失,反而增加了我们身体的负担。所以啊,不要一直想着那些烦恼琐事,把它们放在脑后吧,让它们随着时间的脚步渐渐淡忘。

小故事23

酸葡萄效应

在伊索寓言中有个《狐狸与葡萄》的故事,说的是那狐狸本来是很想得到已经熟透了的葡萄,它跳起来,未够着,又跳起来,再跳起来…… 想吃葡萄而又跳得不够高,这也算是一种"挫折""心理压力"了,此时此刻那狐狸该怎么办呢?若是一个劲地跳下去,就是累死也还是跳不够那葡萄的高度。于是,那狐狸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

感悟:言外之意是反正那葡萄也不能吃,即使跳得够高,摘得到也还是“不能吃”,这样,狐狸也“心安理得”地走开,去寻找其他好吃的食物去,是指当个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的时候,为了保持自尊,减少因失败带来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有意编造出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保护自己的心理免受伤害。

投稿人:教育系任慧琴


上一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文明宿舍”第一轮评选结果公示

下一条:齐心协力,助力校运

关闭

Copyright:2010-2018 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广安街189号

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审批号(晋)ICP备18008274号-2